准确把握“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
读懂“十五五”之一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为实现“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供坚强保证

紧盯资金使用监管强化监督 守好乡村振兴“钱袋子”

发布时间:2025-11-12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字体大小[ ]

   紧盯资金使用监管强化监督 守好乡村振兴“钱袋子”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陆丽环

  乡村振兴资金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物质基础。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就持续深化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等方面突出问题治理作出部署。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紧盯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关键环节,严查责任、作风和腐败问题,持续护好乡村振兴“钱袋子”。

  “你镇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进度未达预期,一定要高度重视、扛牢责任,制定明确的任务清单挂图作战,确保相关部署及时落地,否则将被‘黄色预警’……”日前,四川省岳池县纪委监委在联合农业农村、交通运输等部门开展乡村振兴领域资金使用情况监督检查中,向裕民镇相关负责人现场交办问题。

  今年以来,岳池县纪委监委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责,推动主管部门运用“红黄蓝”三色预警机制,对资金支付率低、建设进度滞后的项目进行颜色标识、挂牌督办,推动责任单位履职尽责。

  乡村振兴资金涉及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多,管理使用涉及资金分配、项目申报、项目实施和资金拨付等环节,必须督促相关职能部门扛起主体责任,以责任落实推动乡村振兴资金安全高效使用。

  甘肃省纪委监委督促省农业农村厅等行业主管部门强化对资金分配拨付、项目执行验收、资金绩效评估全流程监管,常态化开展本系统资金和项目情况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压实责任,推动整改。

  贵州省毕节市纪委监委监督推动财政、农业农村等部门对乡村振兴项目资金进行全面起底排查,做到底数清、情况明。通过大数据比对、交叉检查、实地排查等方式,对发现的突出问题建立问题清单和整改台账,督促逐项抓好整改落实。

  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侵蚀乡村振兴资金,损害群众利益。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创新监督方式,深挖问题线索,严查贪污侵占、截留挪用、虚报冒领、失职失责等突出问题。

  “实践中,我们盯住资金拨付、使用这两个关键环节,重点监督省级职能部门在资金分配划拨时是否合理合规,是否及时下拨到位,监督县级相关部门在资金拨付使用中,是否严格执行‘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有关规定,是否存在截留挪用等问题。”甘肃省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介绍。

  以乡村振兴项目建设为抓手,福建省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纪工委监察工委通过调阅资料、异地取证等方式深挖问题线索。“今年以来,在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方面,先后查处南屿镇综合技术保障中心主任刘某某利用项目款项拨付之便违规收受他人财物,葛岐村村委会违规将村集体‘三资’管理权委托代管等典型案件。”高新区纪工委监察工委有关负责同志说。

  乡村振兴资金来源广泛、资金量大,需要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提升监督质效。

  四川省邻水县纪委监委搭建监督云平台,将资金发放数据与民政、社保、农业农村等部门信息进行比对,排查出相关疑点数据3200余条。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纪委监委在大数据监督云平台上,分类建立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帮扶救助等12个监督子模型,通过数据碰撞比对发现异常。在耕地补贴资金发放“小切口”监督工作中,根据平台触发的预警信息,核查出3名基层干部截留耕地补贴资金相关问题,并据此梳理关键环节存在的廉洁风险点,总结编制形成耕地补贴资金发放监督办案工作指引。

  既要“治当下”,更要“管长远”。针对案件暴露出的突出问题,纪检监察机关推动举一反三、堵塞漏洞、完善制度,持续用制度成果巩固治理成果。

  针对排查发现的项目管理和资金监管漏洞,甘肃省张掖市纪委监委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出台《张掖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投资项目管理工作规程》《张掖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等24项制度规定,覆盖从项目储备、申报、招标投标、实施验收到资金支付、绩效评价的全过程,确保监管职责明确、操作规范。

  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纪工委监察工委针对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存在的突出问题,“点对点”制发整改提示函14份,推动建立乡村振兴试点示范项目联审等制度机制。同时,督促职能部门对在建项目逐项细化资金管理办法,明确补助对象、补助标准、资金用途,进一步规范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管理。

中国公众信息网摘编亓荃鹏

【免责声明】:以上图、文、音/视频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本网原创文章除外),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归属权利人。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转发推广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仅供交流学习了解法律、法规、政策,如无意侵犯到贵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部分文章转发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网制作采编部QQ号: 3555333776,微信号:GAN160003,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电话:010-89525216。本网投稿邮箱:3555333776@QQ.COM。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外雅宝路12号(华声国际大厦)1层 1 2 1号。本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XXXXX网站。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发表感言: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更换。